二十世纪伊始,打倒文人画的呼声和中国画改良的要求推进了水墨画的变革。唯一争执不休的是如何变革——借西画变水墨画?还是在文人画传统机制内部寻求变化。说到底,无非是在传统机制内部的渐变还是借他山之石的攻玉这两者之间的选择。一百年过去了,中国的水墨画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但是什么是当代水墨画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因此,本文借钟德的作品中的当代元素来讨论如何使“笔墨随着时代”走。
如何判断一件作品是随着时代,是否属于当代审美情调的?近几十年来,各路画家一直苦苦寻找可以使作品带有当代性的成分、风格、元素,但是许多作品仍不被认同为富含当代审美感的作品。因此我想以钟德的作品简论在水墨中又如何判断其当代特质。
钟德 待到青花漫烂时 全卷 纸本水墨 180×97cm×4 2018
首先,水墨画家在近几十年来由于受到学院教育的制约,大多在入学伊始就受到严格的素描训练。所以当下的水墨画家已经在学院时期就被纳入了代表着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水墨画程式:融素描于水墨或者是以水墨做素描。近二十年来,当代西方为主体的全球化的思想意识与艺术观念随着当代艺术的国际性传播深入影响了当代中国的大批艺术家、包括水墨画家。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在水墨材料和技法中倾注入更为能够代表当下性的时代感与国际化的内涵。与此同时,艺术家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国际化的内含的本身也包括地域化,因为地域必须是国际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钟德的水墨画既包含了素描的基础,同时又远离了过去几十年中形成的水墨教学所塑造的模式。《海岸线》系列毫无疑问地受到了素描的光影影响但是由于钟德巧妙地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沉船所倾倒在海底的瓷器作为描绘对象,他将海底的光影效果作为突破学院素描模式的手段取得了富有当代意味的表现方式。同时,钟德以非传统的羊毛排刷来作为主要工具,因此避开了传统水墨画的笔墨形式和固有的笔墨语言的囿限。
钟德创作现场
谈到传统笔墨语言的囿限,我们不得不讨论传统水墨画中最基本的水墨材质与形式在几千年中所形成的语言体系和审美判断体系。因此水墨画的难点在于如何能够做到既有传统传承之要素的体现、又能够突破传统的语言范围并且找到符合当下文化品味与取向审美感受。钟德在他的《海岸线》系列中恰好一方面保持了传统的审美元素、但是无论是题材、构图、用笔、用墨,还是画面的整体效果以及借用光影原理的手法,都带有一定的当代感受。
表达了感受的当代绘画究竟是什么不是一句话能够描述的,而是一种视觉的知觉感——你看见了作品就知道是否有担待感受,但是当代感受不是一个单一的,可以或者应该被重复的视觉语言方式。当代感受是多元的,是建立在原有的视觉审美的体系之上但又不受其制约的一种似断又连的审美感受。
钟德的《海岸线》系列正是抓住并大胆地表述了这种似断又连的审美感受。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钟德的羊毛排刷、海底水影、幽蓝用色、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陶瓷碎片等等,犹如诗文一般随着社会和时代的文化风气的转变而转变成了他的《海岸线》系列作品。从这个意义上看,钟德的水墨画是当代的。
文/曹星原